新万博2019最新活动啊  

你的位置:新万博2019最新活动啊 > 新闻动态 >

微信绑定银行卡?这3个设置必须关闭,别再忽略了!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3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36

微信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。不管是发消息、看朋友圈,还是买东西、交水电费,都少不了它的身影。但你知道吗?这个看上去很方便的软件,可能会悄悄“偷走”你的钱。如果你微信绑定了银行卡,有些功能不调整,你的钱包很可能在你没注意的时候被“割”得干干净净。

谁能想到,平时用得这么顺手的工具,也可能变成“隐形炸弹”?

到底是什么功能会影响我们的钱包安全?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置,真的会让人吃亏吗?

从2011年微信推出,到2025年,已经过去14年了。现在,微信不仅是一个聊天工具,更是一个钱包。你有没有发现,微信的支付功能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?点外卖、坐公交、买电影票……只需要扫一扫或者确认一下支付,事情就搞定了。很多人图方便,直接把银行卡和微信绑定。

可是,问题也随之而来。比如,有人手机丢了,结果免密支付让银行卡里的钱瞬间被刷光;又或者,自动续费的功能悄悄扣钱,直到发现时,钱早就扣了好几个月;再比如,一些旧设备登录记录没清理,最后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。这些情况,听着是不是有点后背发凉?

这些问题的背后,源头就是三个微信功能设置。如果你没关闭,可能会让你的账户变成别人的“提款机”。

先说第一个“坑”:免密支付。这个功能一开始让人觉得很方便,小额支付都不用输密码,买个奶茶、坐个地铁,轻轻一点就行。但是,方便的背后藏着潜在的风险。如果手机不小心丢了,被别人捡到,或者支付二维码被偷换,免密支付就会成为盗刷银行卡的“帮凶”。

根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据,2024年,有15%的用户因为免密支付功能遭遇过诈骗。更可怕的是,小额盗刷事件中超过80%都与免密支付有关。尤其是那些绑定了储蓄卡的用户,一旦被盗刷,往往损失惨重。

再看第二个“坑”:自动续费。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,看到某些会员服务的优惠,想着开个试用,或者觉得买个会员也挺值,就顺手点了自动续费。结果呢,试用期一过,价格翻了几倍,自己却毫无察觉。

数据显示,2024年,有72%的用户无法准确说清自己每个月的自动扣费项目。更夸张的是,有人甚至几年后才发现,自己一直交着某个根本没用过的服务费。

最后一个“坑”是很多人忽略的:不常用设备的登录记录。有些人换了新手机,或者临时用过朋友的设备登录微信,之后就再也没管过。这些旧设备的登录记录,如果没有及时清理,万一落入不法分子手中,就可能成为账户的“后门”。

2024年12月,有一名大学生修手机时,因为旧设备的支付信息没清理,被黑客利用漏洞盗刷了微信里的存款,最后损失了上千元。这类情况,近年来也越来越多。

事情最严重的地方是,这些风险其实可以避免,但很多人直到吃了亏才意识到问题。2025年1月,有一则新闻引发热议。一位市民因为手机被偷,结果免密支付和自动续费功能让他两天内损失了近5000元。而更让人无奈的是,这些钱被分散扣走,维权也变得很困难。

大家都知道,科技让生活更便捷,但便捷的背后往往也藏着隐患。微信的这些“贴心功能”,原本是为了省事,但如果我们不去调整设置,它们就可能反过来伤害我们。

那么,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?其实很简单,动动手指就能避免。

第一步,关闭免密支付功能。打开微信,进入“服务”-“钱包”-“消费者保护”-“我的自动扣费”,找到那些用不到的免密支付项目,特别是公交卡、外卖、会员扣款之类的,一一关闭。

第二步,取消不必要的自动续费。还是在“钱包”页面,找到“支付设置”,然后进入“自动续费”功能,仔细检查每一项扣费服务。对于那些不用的项目,直接取消。特别是视频网站、云服务这类项目,很多人开了之后就忘了,结果就变成了“长期割韭菜”。

第三步,清理不常用的登录设备。在微信“设置”-“账号与安全”-“登录设备管理”里,可以看到所有登录过的设备。把那些不再使用的设备统统删除。

如果这三件事你都做了,微信钱包的安全性会大大提高。科技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,但前提是我们得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。

【网友热议】

这件事也在网上引发了热议。

网友“小李不迷路”说:“免密支付真是个坑,我上个月就被盗刷了200块,现在想想还后怕。”

网友“爱吃火锅的小王”调侃:“自动续费就是温水煮青蛙,我去年开了个试用,现在每个月扣我30块钱,真是被割韭菜了。”

网友“多喝热水”提醒大家:“不常用的设备一定要清理!我的旧手机被人捡到,差点把我的钱全转走,幸好银行卡有短信提醒。”

也有网友笑称:“微信这几个功能真是‘贴心’,贴得我的钱包都空了。”

面对这么多网友的评论,你怎么看?

科技让生活变得简单,但也让风险变得隐蔽。你愿意为了图方便冒着钱包被“割”的风险吗?还是说,宁愿多花几秒钟时间,也要睡得踏实?

微信是工具,但它的安全性掌握在我们手中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设置,可能正是你钱包最大的漏洞。与其等到吃亏后追悔莫及,不如从现在开始,检查一下自己的账户设置,你愿意试试吗?